各位老师、同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共青团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着力实现我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为河南省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遴选优秀项目,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五届民航杯科技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承办单位
民航学院
三、时间安排
1. 2021年3月16日前 各团队将电子档材料于3月16日中午12:00前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到邮箱zuamhxyxxsjb@163.com ,各团队将纸质文档于3月16日中午12:00-14:00送至学生公寓24号楼大改驾活动室。
2.选拔赛时间暂定2021年3月17日,地点07B525,选拔赛将以书面评审和PPT路演的形式,评出优秀项目,根据各团队的情况,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八届“郑航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书面评审评分细则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作品(满分100分)
1.可行性(10分)
(1)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创新性(30分)
(1)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2)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
(3)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
(2)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实用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
(2)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满分100分)
1.可行性(10分)
(1)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量大小;
(2)考虑论文和报告的工作难易程度是否超出合理范围;
(3)课题选择是否有意义。
2.创新性(30分)
(1)课题的选择是否有独到之处;
(2)对所研究的课题是否有新见解;
(3)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理论水平;
(2)论文和报告的学术价值;
(3)论文和报告是否处于该领域前沿位置。
4.实用性(20分)
(1)论文和报告的实际运用价值;
(2)论文和报告的现实社会意义。
5.评委评审意见(20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满分100分)
1.可行性(30分)
(1)考虑该作品本身是否可行;
(2)考虑该作品中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到位;
(3)国内是否已有同类作品且与本制作相比不具明显优势。
2.创新性(30分)
(1)构思是否新颖;
(2)设计制作方法是否独树一帜;
(3)关键技术和主要技术指标是否有独特之处;
(4)是否填补某一领域空白。
3.科学性和先进性(20分)
(1) 设计是否合理、精巧;
(2)性能是否优良;
(3)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较突出的实质性技术特点和显著进步;
(4)是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4.评委评审意见(20 分)
对项目作出综合书面评价或就其某一方 面的突出优势和不足予以指出,并在20分额度内打下主观分。
五、PPT展示评分标准
每团队由一名队员作为宣讲人,介绍团队成员以及宣讲作品进行陈述,本环节只由宣讲人进行陈述,其他队员不做补充。控制陈述时间为6分钟左右,宣讲人及团队成员衣着得体,不大声喧哗
●陈述内容(40分) 陈述内容完整、全面、正确、准确,PPT制作重点突出
●陈述过程(20分) 陈述过程设计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语言畅达有感染力
●个人特色(10分) 具创造性,特长特点鲜明
●基本素养(10分) 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谈吐文雅,精神饱满
●即时效果(10分) 按时完成,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对评委指出的方面能做出充分的解释和说明
●问答环节(10分) 正确理解问题,及时准确应答,回答流畅,切合题意有说服力,应变力强
●总分(100分)
六、参赛人员资格
凡在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我校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七、参赛作品范围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1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得申报。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八、申报要求
1.各类作品必须有现实针对性,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不得抄袭或仿制,学术查重超过20%的,学校保留追责的权利。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8000字以内)、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15000字以内)和学术论文(8000字以内)需提供打印稿,附于《作品申报书》后;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鼓励附科技查新、鉴定证书、应用证书和项目视频。
2.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总人数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各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4.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挑战杯”的指导工作,但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或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
5.全国和河南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之后如有新的申报要求,以新要求为准。
联系地址:民航学院团委办公室(07B516)
联 系 人:赵兵
联系电话:0371-61913205